碰到医疗事故有什么解决方案
谢邀请,怎么处理我个人认为首先报警备案,,然后起诉通过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祝你工作顺利,幸福快乐!
医院是个险象环生的地方,病人的病情千变万化,需要医生根据经验快速判断,用医术拯救生命。这对医生和护士的专业能力、职业精神要求很高,同时,也确实会有一些差错出现,而一旦错误诊疗,就可能会伤害到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此时就会出现医疗纠纷。这时作为外行的家属和病人,该怎么维权呢?
医疗事故纠纷属于侵犯人身权一类的侵权纠纷。该类纠纷中医疗机构与患者所处地位的差异,使得患者往往手足无措,不知该何去何从。笔者作为律师,经常都会面对患者或者患者家属的咨询,答疑解惑之际,不免想对该类纠纷的法律实践进行总结,以期可以带给读者些许启迪,亦或茶余饭后无聊之际的消遣。
医疗事故发生以后,作为患者一方到底该采取哪些手段才能维护好自身的合法权益,才能对自身亦或亲人的“不幸”给予最好的回应。
根据《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四条规定,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此规定实际上从立法的角度确立了医疗损害责任归责原则为过错责任原则。即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的基础是医疗机构在整个诊疗过程中要存在过错,也可以理解为无过错便无责任。
那么,哪些情况下便可以认定医疗机构存在过错呢?
第一,医疗机构中的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违反诊疗操作规范,对诊疗过程中需要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应当尽到告知和说明义务,若医务人员未尽到该义务的;
第二,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未尽到与当时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
第三,隐匿或者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或者伪造、篡改、销毁病历资料的;
第四,因药品、消毒药剂、医疗器械的缺陷,或者输入不合格的血液造成患者损害的;
第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规定的。
以上所列是医疗机构构成过错的主要情形,但并非涵盖所有类型。患者要主张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那前提必须是医疗机构存在过错。
民事纠纷中,永远逃不开证据以及举证责任这个永恒的话题。医疗事故纠纷作为侵害人身权益的一类,既与其他民事侵权纠纷有共性,但同时也有其特殊性。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患者一方请求医疗机构承担侵权责任,应证明与医疗机构之间存在医疗关系及受损害的事实,并提供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有过错的初步证明。该类证据一般包括挂号单、缴费单、病历、出院证明及可以证明存在医疗行为的其他证据。
作为患者一方,在医疗事故发生后,应当采取哪些措施才能及时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呢?
一、收集整理挂号单、缴费发票等就诊依据,同时要求医疗机构复印病历并要求医疗机构封存病例;
二、尽快委托司法鉴定机构进行医疗事故损害责任鉴定;
三、尽快联系专业律师确认赔偿范围,并预估大致金额;
四、拒绝医闹,理性协商。这几年,医闹现象对社会稳定造成很大影响,法律对医闹的处罚也有相应的规定,甚至不乏被处以刑法处罚的案例,因此,应尽可能冷静理性的维权,以免造成因维权不当而身陷囹圄的尴尬境地。
大量的实践证明,医疗事故纠纷的争议解决,宜由医患双方平等协商来处理为原则,比其他的途径更能最大限度的争取患者一方的合法权益。最后,期望自己所讲的零零碎碎,能给大家在处理该类纠纷中有一些帮助,以期让患者及家属的不幸得到最大的慰藉。
如果已经确认为医疗事故,其实己经有解决的部门,并且进入了正确的解决程序了,一点也不用担心。但我从医多年的经验,读者如些急切的心情,估计是医患双方有纠纷,可能存在医疗事故,但不知如何办了?下面我就医疗事故这个问题?给大家科普下。
1.大家要明白,什么叫医疗事故?
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2.确立为医疗事故有以下五大要素,缺一不可。
(1)医疗事故的主体是合法的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
(2)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违反了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
(3)医疗事故的直接行为人在诊疗护理中存在主观过失;
(4)患者存在人身损害后果;
(5)医疗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3.谁来确定是否为医疗事故?
目前医疗事故确定并解决有二个科学合理的途径:一是走司法途径,简单点就是到法院告医院及医务人员,法院委托专家进行签定。二是走医院卫生主管部门(卫健局)告状,卫健局抽取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组成专家鉴定组进行事故鉴定。
4.医疗事故鉴定如何去做?
(1)一旦发生医疗纠纷,病员及其家属有权在发生事故或事件不良后果发生后一年之内提出医疗事故或者事件的鉴定。
(2)病员死亡的,其家属应在病员死亡后或收到尸检报告单后十五天内提出医疗事故鉴定。其中尸检的申请,则应当在病员死亡后四十八小时内提出。
(3)医疗纠纷的双方当事人,对当地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的鉴定结论不服的,在接到鉴定结论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可向当地卫生主管部门申请再次鉴定,由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进行鉴定。对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的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在接到鉴定结论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5.事故鉴定确定后怎么办?
双方当事人对鉴定结论没有争议的,可以就赔偿方案进行协商;协商不成的,可向当地卫健局申请处理。如处理决定不服的,应在接到处理通知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当地省、自治区或直辖市卫健委申请复议,亦可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对省、自治区或直辖市卫健委的处理决定或复议决定不服的,在接到处理决定或复议决定通知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最后,郑重提醒患者家属,遇到医疗纠纷时,一定要走当地卫生主管部门(卫健局)或法院这二个正规途径,通过医疗事故鉴定确定事故等级后,按国家对医疗事故的赔偿标准,家属获取应有赔偿。
依法维权。谢邀。
1.发生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处理的,应当提出书面申请。申请书应当载明申请人的基本情况、有关事实、具体请求及理由【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处理】
2.当事人既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又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卫生行政部门不予受理;卫生行政部门已经受理的,应当终止处理。【向法院起诉】
3.医疗事故争议由双方当事人自行协商解决的,医疗机构应当自协商解决之日起7日内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作出书面报告,并附具协议书【自行协商解决】
医疗事故鉴定后明确责任,然后通过协商、协调,形成统一意见后就签署解决文件。这其中有时也很难达成共识,也需要各方有所让步。
谢邀。
你不懂医,恐怕没有办法!